急性胃炎以什么菌最常见?
急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幽门螺杆菌,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在急性胃炎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1、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菌,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损伤胃壁。典型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和早饱感。诊断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治疗需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的三联疗法。
2、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常见于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产生的肠毒素可引发急性胃肠炎。感染后表现为突发水样腹泻、腹部绞痛和低热。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治疗以补液为主,必要时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或诺氟沙星胶囊等喹诺酮类抗生素。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3、沙门菌
沙门菌通过未煮熟的禽肉或蛋类传播,感染后12-72小时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部分患者粪便带血。轻症可自愈,重症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或阿奇霉素分散片。感染者应隔离处理排泄物,护理人员需严格洗手。慢性带菌者可能需长期抗生素治疗。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是食物中毒常见原因。食用污染食物后2-6小时突发剧烈呕吐。通常不发热,病程短。治疗以补液和对症为主,严重感染可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食品加工者患化脓性感染时应暂停工作,避免污染食物。
5、志贺菌
志贺菌引起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传播。症状包括高热、里急后重和脓血便。儿童感染可能引发惊厥。治疗首选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克肟颗粒,重症需静脉补液。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接触者需观察。疫区需加强水源消毒。
预防急性胃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未煮熟食物和生水。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黑便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胃黏膜修复。餐具应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有感染者需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