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怎么回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通常由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疾病引发,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同时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遗传因素:DIC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较小,但某些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增加DIC的风险。例如,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或蛋白C、蛋白S缺乏症患者,在受到感染或创伤时更容易发展为DIC。
环境因素:感染是DIC最常见的诱因之一,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激活凝血系统。严重创伤、烧伤、手术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引发DIC。这些情况会导致大量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级联反应。
生理因素:妊娠期妇女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胎盘组织因子的释放,可能诱发DIC。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也可能导致DIC的发生。
外伤:严重外伤或大手术可能导致大量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这种情况下,DIC的发生率较高,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病理因素:DIC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脓毒症、急性白血病、肝硬化等。这些疾病通过不同机制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治疗方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需及时就医并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