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这些心律失常多与下壁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电生理异常有关,需要及时监测和治疗。
1、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心肌梗死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影响窦房结供血,导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率低于60次/分,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阿托品提高心率,严重时需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2、房室传导阻滞。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影响房室结功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一度和部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通过观察和药物治疗,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紧急植入临时起搏器,必要时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
3、室性早搏。下壁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可能引发室性早搏。频繁早搏需密切监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出现室速或室颤时需立即进行电复律。
预防和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心律失常,关键措施包括: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密切心电监测,早期识别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药物或器械治疗;加强基础心脏病管理,控制危险因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律失常复发。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