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体表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出现的体表症状主要有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排便疼痛、排尿疼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1、痛经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疼痛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痛经可能与异位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栓等药物缓解疼痛。
2、性交痛
性交痛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或骶韧带时。性交时由于碰撞及子宫收缩、向上提升,可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为明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炔诺酮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药物进行治疗。
3、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是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的盆腔疼痛,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粘连、盆腔充血及炎症反应有关。疼痛多为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常在经期加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孕三烯酮胶囊、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4、排便疼痛
排便疼痛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直肠或乙状结肠时,表现为经期排便时肛门坠胀痛、里急后重感或便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表现。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达那唑胶囊、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5、排尿疼痛
排尿疼痛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膀胱或输尿管时,表现为经期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输尿管梗阻或肾积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曲普瑞林注射液、诺雷得、抑那通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复查,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若出现严重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