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并发症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疼痛等并发症。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规范以降低风险。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红蛋白下降。轻度出血可通过内镜下电凝或夹闭止血,严重者需输血或介入治疗。穿孔发生率较低但风险较高,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需紧急行内镜下夹闭或外科手术修补。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术后发热、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控制。狭窄好发于食管或贲门部位手术,表现为吞咽困难,可通过球囊扩张缓解。术后疼痛多为暂时性,与黏膜创面及气体残留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症处理。
术后需严格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硬食物。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观察排便颜色及腹痛情况,定期复查内镜评估愈合状态。出现持续发热、呕血、剧烈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