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做胃镜吗
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需要做胃镜,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胃镜检查能直观观察食管黏膜损伤情况,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胃食管反流病可能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食管裂孔疝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存在糜烂、溃疡或巴雷特食管等病变,对疑似并发症或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尤为重要。通过胃镜可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其他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等。对于长期存在反流症状或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更是必不可少。
部分症状典型且无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可能通过经验性治疗缓解症状,无须立即进行胃镜检查。但若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仍需通过胃镜进一步评估。胃镜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但通常耐受良好。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建议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避免进食过饱、睡前2-3小时禁食,减少高脂、辛辣、酸性食物摄入。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轻夜间反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遵医嘱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