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脾脏切除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胰瘘、胃瘘等。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储血器官,切除后可能对机体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1.感染
脾脏是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中的病原体并产生抗体。脾脏切除后,机体对某些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尤其是荚膜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建议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2.血栓形成
脾脏具有调节血小板功能,切除后血小板计数可能升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血栓可发生在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等部位,表现为腹痛、腹胀等症状。术后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3.血小板增多
脾脏切除后1-2周内,血小板计数可能显著升高,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血小板过度增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医生会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必要时使用羟基脲片等药物控制血小板数量。
4.胰瘘
脾脏与胰腺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损伤胰腺尾部,导致胰液外漏形成胰瘘。表现为术后持续腹痛、发热、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等。轻度胰瘘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介入引流或手术治疗。
5.胃瘘
脾脏与胃大弯紧密相邻,手术分离时可能损伤胃壁,导致胃内容物外漏形成胃瘘。表现为术后持续发热、腹痛、引流液含有胃内容物等。多数胃瘘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愈合,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饮食上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帮助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出血风险。出现发热、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疫苗接种对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建议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免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