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是什么意思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是指肾脏功能减退导致血液中氮质代谢废物蓄积的病理阶段,属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分期之一。该阶段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但尚未达到尿毒症水平。
1、病理机制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5-30%时,肾脏排泄氮质代谢产物的能力明显降低。此时蛋白质代谢产生的肌酐、尿素等物质在血液中积聚,但机体尚能通过代偿机制维持基本内环境稳定。这种状态通常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进行性肾病发展而来。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贫血、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血尿素氮升高引起的恶心、口腔尿素味,以及血肌酐升高导致的皮肤瘙痒。体格检查可见面色萎黄、眼睑浮肿等体征,实验室检查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在30-60ml/min之间。
3、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血生化指标:血肌酐持续在186-442μmol/L范围,尿素氮超过7.1mmol/L,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排除急性肾损伤及其他导致氮质血症的暂时性因素。尿液检查常发现蛋白尿、管型尿,超声检查可见肾脏体积缩小或结构改变。
4、治疗原则
治疗重点包括控制原发病、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胶囊降压护肾、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6-0.8g/kg/天,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
5、预后管理
此阶段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常规。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非甾体抗炎药。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饮水量根据水肿情况调整。适当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维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
患者应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尿蛋白。饮食上采用低盐、低磷、适量优质蛋白的搭配,可选用麦淀粉作为主食替代部分谷物。注意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