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怎么回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缺陷、肥胖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与HLA基因变异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则多与TCF7L2等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可能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或口服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定期筛查直系亲属的血糖水平。
2、自身免疫异常
1型糖尿病多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常伴随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患者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治疗需终身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配合免疫调节治疗。2型糖尿病后期也可能出现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
3、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为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脂肪堆积、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典型表现为腹型肥胖、黑棘皮症。治疗可采用吡格列酮片改善胰岛素抵抗,联合格列美脲片促进胰岛素分泌。需通过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减少内脏脂肪。
4、β细胞功能缺陷
1型糖尿病存在β细胞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随病程进展出现β细胞功能衰退。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治疗可选用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或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片保护残余β细胞功能。
5、肥胖
内脏脂肪过度堆积是2型糖尿病重要诱因,可能引发瘦素抵抗、脂毒性等病理变化。典型表现为腰围增大、血脂异常。治疗可采用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注射液控制食欲,配合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建议将体重减轻5%-10%作为初期目标。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每日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150克,分5-6餐少量多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定期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并发症筛查。出现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