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治急性肠梗阻3原则要牢记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除梗阻病因等。急性肠梗阻是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的急腹症,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避免呕吐物误吸。胃肠减压期间需静脉补充营养,监测引流量及性质。若引出血性液体或减压无效,可能提示肠绞窄需紧急手术。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频繁呕吐导致脱水及低钾血症,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循环血量。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时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
3、解除梗阻病因
单纯性粘连性梗阻可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绞窄性梗阻或肿瘤压迫需手术解除,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
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术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恢复期避免进食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物,养成规律排便习惯。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排气排便停止,应立即返院复查排除复发可能。定期随访腹部CT评估肠管恢复情况,粘连体质者需长期预防性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