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和侏儒症有什么区别 盘点矮小症和侏儒症3大区别
矮小症和侏儒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身高标准及伴随症状。矮小症通常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可能由遗传、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引起;侏儒症则特指因软骨发育不全等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身材矮小,常伴有肢体比例异常。
1、病因差异
矮小症病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矮小等,部分与营养摄入不足或早产相关。侏儒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如软骨发育不全症,属于先天性骨骼疾病。两者均可通过基因检测和激素水平检查鉴别。
2、身高判定标准
矮小症通过统计学标准定义,身高低于同龄人第3百分位即需评估。侏儒症患者成年身高通常不超过130厘米,且需符合特定骨骼畸形特征,如短肢型身材、头颅增大等影像学表现。
3、伴随症状不同
矮小症可能仅表现为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通常正常。侏儒症常合并脊柱弯曲、关节活动受限等骨骼问题,部分类型可能伴有听力障碍或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多学科联合管理。
对于疑似矮小症或侏儒症的儿童,建议家长定期监测生长曲线,保证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生长激素治疗对部分矮小症有效,但侏儒症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矫形手术或对症支持。无论哪种情况,均需在儿科内分泌科及遗传科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干预方案,避免自行使用增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