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息肉需要切除吗 如何切除胃部息肉
胃部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据息肉类型、大小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直径超过10毫米或存在癌变风险的息肉建议切除。胃部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具体方式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内镜下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良性息肉,操作时通过胃镜导入电切刀或圈套器直接切除病灶,创伤小且恢复快。对于广基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利用注射针将生理盐水注入黏膜下层形成隆起后完整切除。直径5-10毫米的息肉可在胃镜检查时同步进行活检钳除,但需注意术后出血风险。直径超过20毫米的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要分次内镜切除或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处理。部分特殊位置的息肉如胃底腺息肉若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定期胃镜随访。
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巨大息肉、疑似恶变或内镜切除失败的病例,传统开腹手术可完整切除胃壁全层,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伤更小的优势。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多发息肉,可能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者需追加根治性手术,同时清扫周围淋巴结。无论采用何种切除方式,术后均需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并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进创面愈合。
胃部息肉患者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并定期复查胃镜。日常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根除治疗。若出现黑便、呕血或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