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与直肠脱垂有什么区别

脱肛与直肠脱垂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直肠黏膜或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脱垂(黏膜脱垂)和完全性脱垂(全层脱垂)。

脱肛与直肠脱垂有什么区别

1、概念差异

脱肛是民间对直肠脱垂的俗称,医学专业术语统一称为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按解剖学分为黏膜脱垂和全层脱垂两种类型,黏膜脱垂仅涉及直肠黏膜层下移,全层脱垂则伴随直肠壁全层套叠脱出。国际疾病分类中仅收录直肠脱垂作为标准诊断名称。

2、病理分级

直肠脱垂临床采用三度分级法:一度为排便时黏膜外翻但可自行回纳;二度脱垂需手法复位且伴有肛门松弛;三度脱垂在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即发生脱出。该分级系统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轻度可采用硬化剂注射,重度需行直肠悬吊术等外科干预。

3、发病机制

两种表述的病因学基础相同,主要与盆底肌松弛、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固定减弱有关。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便秘、前列腺增生)、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先天发育异常(如骶骨曲度异常)均为常见诱因。老年人和经产妇因盆底支持结构退化更易发病。

脱肛与直肠脱垂有什么区别

4、临床表现

无论使用何种术语,典型症状均包括肛门口肿物脱出、黏液分泌增多及肛门坠胀感。黏膜脱垂多呈现放射状皱襞,全层脱垂可见同心圆状肠壁皱褶。随病程进展可能出现出血、嵌顿坏死等并发症,此时需紧急处理避免肠管缺血。

5、诊疗规范

临床诊断依据肛门指诊和排粪造影检查,治疗需根据脱垂类型选择。黏膜脱垂可采用消痔灵注射液硬化治疗,全层脱垂需行Altemeier手术或腹腔镜直肠固定术。术后需配合生物反馈训练加强盆底肌功能,预防复发。

脱肛与直肠脱垂有什么区别

预防直肠脱垂需避免长期蹲便、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日3组每组15次收缩。若出现肛门肿物脱出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粗暴复位造成黏膜损伤。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肛门功能,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