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好有什么危害 牙齿不好的5大危害需警惕
牙齿不好可能引发龋齿、牙周炎、消化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颌面部发育异常等危害。牙齿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口腔功能,还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连锁反应。
1、龋齿
牙齿表面长期清洁不彻底会导致牙菌斑堆积,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形成龋洞。龋齿可能引起牙齿敏感、疼痛,严重时导致牙髓炎。日常可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龋洞较深时需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或嵌体修复。
2、牙周炎
牙龈长期受菌斑刺激会出现红肿出血,发展为牙周炎后会造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牙周袋内的细菌毒素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与糖尿病控制不良相互影响。定期洁治能清除牙结石,中重度病例需进行龈下刮治或牙周翻瓣手术。
3、消化功能紊乱
牙齿缺损或疼痛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未经充分研磨的食物进入胃肠加重消化负担。长期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前牙缺失影响切割功能,后牙缺失降低碾磨效率,应及时通过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缺失牙。
4、心血管风险
牙周致病菌可引发全身低度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研究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显著升高。控制牙周感染能降低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5、颌面发育异常
儿童期乳牙早失可能导致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出现牙列拥挤或反颌等问题。不良咬合关系会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造成关节弹响或疼痛。早期进行间隙保持器或正畸干预,可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维护牙齿健康需每日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饮食上控制精制糖摄入,增加高纤维蔬菜水果促进自洁作用。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问题恶化。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