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血性膀胱炎 如何根治出血性膀胱炎
出血性膀胱炎是指膀胱黏膜因炎症导致出血的疾病,根治需针对病因治疗。主要有控制感染、解除梗阻、停用致病药物、免疫调节治疗、膀胱灌注治疗等方式。
1、控制感染
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可能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病原体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血尿。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反复感染者建议进行尿培养检查。
2、解除梗阻
膀胱结石或前列腺增生可能导致尿流受阻,引发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通常伴随排尿中断、下腹坠胀。可通过经尿道膀胱碎石术、前列腺电切术等解除梗阻,术后配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
3、停用致病药物
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或长期滥用非那西汀可能损伤膀胱黏膜。患者多有药物使用史,表现为突发性肉眼血尿。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用美司钠注射液中和毒性。
4、免疫调节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存在免疫异常,可能与T细胞过度活化有关,常见盆腔放疗史或慢性盆腔痛。可选用戊聚糖多硫酸钠胶囊、西施泰膀胱灌注液修复黏膜,严重者需口服泼尼松片。
5、膀胱灌注治疗
顽固性出血可采用50%葡萄糖溶液或1%硝酸银溶液膀胱灌注,直接作用于出血灶促进凝血。灌注后需保留药液15-30分钟,每周治疗2-3次,配合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止血。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急性期可饮用蔓越莓汁调节尿液酸碱度,长期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膀胱镜。出现血凝块堵塞尿道时需立即急诊导尿,预防性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可降低膀胱痉挛发作频率。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评估疗效,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减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