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区别是什么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及症状表现。慢性胃炎病程较长,通常由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急性胃炎起病急骤,多与短时间内摄入刺激性物质或感染有关。
慢性胃炎患者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或食欲减退,症状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胃黏膜呈现持续性炎症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均可导致慢性胃炎,胃镜检查可见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治疗需结合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三联疗法,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
急性胃炎患者往往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后数小时内出现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伴呕血或黑便。常见诱因包括酒精过量、细菌毒素感染或应激状态,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治疗以去除诱因为主,轻症可通过禁食和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症状,严重出血需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两类胃炎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慢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急性发作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