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断
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断需结合胃镜检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主要诊断依据包括胃镜下黏膜充血糜烂伴出血点、呕血或黑便症状、血红蛋白下降等。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可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伴多发点片状糜烂及渗血,严重者可出现溃疡面。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避免胃内食物残渣影响观察。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胃镜还能进行止血治疗。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发上腹疼痛、呕血或咖啡样物,伴黑便或柏油样便。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等失血性休克前期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危急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便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凝血功能检查可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血尿素氮升高而肌酐正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4、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近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史、酗酒史、应激事件等诱因。需排查肝硬化、血液病等基础疾病。注意记录出血量、频次及伴随症状,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5、鉴别诊断
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疾病鉴别。胃镜下特征性表现是鉴别关键,必要时需结合病理活检。对于年轻患者还需排查过敏性紫癜等全身性疾病。
确诊后应立即禁食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如奥美拉唑注射液。出血量大者需输血纠正贫血,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恢复期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逐步过渡到清淡饮食。严格遵医嘱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戒酒并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