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要注意什么 分娩后注意这7大事项
分娩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恶露观察、饮食营养、个人卫生、情绪调节、适度活动和避孕措施等7大事项。产后恢复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需综合关注生理与心理需求。
1、伤口护理
自然分娩可能出现会阴裂伤,剖宫产则有腹部切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冲洗会阴,避免盆浴。剖宫产伤口需定期消毒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哺乳时可用枕头保护腹部伤口减少牵拉。
2、恶露观察
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形成恶露,初期呈鲜红色,逐渐转为淡红至白色。正常持续2-6周,量应逐渐减少。若恶露突然增多、有异味或伴有发热,可能提示宫腔感染或胎盘残留。需避免使用卫生棉条,选择透气卫生巾并勤更换。
3、饮食营养
产后需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鱼肉、禽蛋和豆制品。增加铁元素摄入预防贫血,适量进食动物肝脏。哺乳期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大卡热量,多饮水保证乳汁分泌。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循序渐进恢复日常饮食。
4、个人卫生
产后出汗增多需勤换内衣,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每日温水擦浴,洗头后及时吹干。口腔护理不可忽视,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5、情绪调节
产后激素变化易引发情绪波动,50%产妇会出现产后情绪低落。保证充足睡眠,与家人分担育儿责任。若持续两周以上情绪抑郁、失眠或厌食,可能为产后抑郁症,需心理干预。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施加额外压力。
6、适度活动
自然分娩6小时后可床上翻身,24小时后尝试下床活动。剖宫产需卧床24小时,逐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两周后可做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出现头晕或伤口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7、避孕措施
产后排卵可能早于月经恢复,哺乳期仍需避孕。顺产6周、剖宫产3个月后可考虑避孕环,哺乳期宜选择孕激素避孕药。避孕套是产后初期最安全选择,需避免服用含雌激素药物影响乳汁分泌。建议产后复查时与医生讨论长期避孕方案。
产后恢复期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采取与婴儿同步休息模式。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测量血压。坚持做产后康复操改善腹直肌分离,6周内避免同房。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情绪障碍时,应及时至妇产科就诊。建立科学育儿观念,定期进行产后健康检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