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常见传染源是什么
麻风病的常见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尤其是多菌型患者。麻风病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
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皮肤破损处,当健康人长期接触这些分泌物或破损皮肤时,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感染。多菌型患者体内细菌数量较多,传染性较强。与患者同住、共用生活用品等密切接触行为会增加感染概率。麻风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5年,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隐匿传播。
虽然麻风病传染性相对较低,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后,若出现皮肤麻木、红斑、结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目前麻风病可通过联合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降低传染风险。
预防麻风病需避免与未经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需规范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麻风病可防可治,消除歧视、科学防护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