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的区别是什么
继发性纤溶与原发性纤溶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发生机制,继发性纤溶通常由凝血系统激活后引发,而原发性纤溶是纤溶系统直接异常激活所致。
继发性纤溶多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状态,因凝血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纤维蛋白大量形成,继而刺激纤溶系统代偿性活化。典型表现为出血倾向与血栓形成并存,实验室检查可见D-二聚体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时间延长。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抑制凝血,配合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控制纤溶亢进。
原发性纤溶则因纤溶酶原激活物异常释放或抑制物缺乏导致,常见于肝硬化、前列腺癌转移或遗传性纤溶亢进症。其特征为突发性出血而无明显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急剧下降,但D-二聚体升高不明显。治疗需直接抑制纤溶活性,如使用注射用抑肽酶阻断纤溶酶,或输注纤维蛋白原浓缩剂补充凝血底物。两者鉴别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纤溶标志物检测,误诊可能导致治疗方向错误。
日常护理中需密切观察出血征象,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K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但急性期出血时应禁食过硬过热食物。所有抗纤溶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出现皮下瘀斑、血尿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