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会不会得脑膜炎 小儿得脑膜炎的几个原因介绍
小儿可能会得脑膜炎,主要与免疫力低下、病原体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或医源性操作、邻近器官感染扩散等因素有关。脑膜炎是脑膜受病原体侵袭引发的炎症反应,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对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家长需按时接种疫苗,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并保证均衡饮食。
2、病原体感染
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膜。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病毒性脑膜炎症状较轻,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家长发现儿童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查。
3、先天性发育异常
颅骨缺损、脊柱裂等先天畸形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部分患儿存在脑脊液循环通路异常,如中脑导水管狭窄,易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此类患儿需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需手术矫正畸形。
4、外伤或医源性操作
颅脑开放性损伤、腰椎穿刺术后可能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新生儿产伤、颅脑手术史也是高危因素。家长应避免儿童头部外伤,术后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5、邻近器官感染扩散
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等未及时控制时,病原体可能直接蔓延至脑膜。表现为耳道流脓伴剧烈头痛,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发现儿童耳部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避免挤压患处。
预防小儿脑膜炎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接种流脑疫苗等计划免疫制剂。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记录体温与意识状态变化。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营养,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等,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送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