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石膏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拆除石膏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关节活动恢复、皮肤清洁、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等方面。
1、伤口护理
拆除石膏后,原先被固定的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或轻微肿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用力搓揉。若存在手术切口,需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清洁,覆盖无菌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关节活动恢复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初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屈伸训练,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曲练习等,逐步过渡到抗阻力训练。使用弹力带或握力器帮助恢复肌力,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日重复多次。疼痛明显时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仪缓解。
3、皮肤清洁
石膏覆盖区域常有皮屑堆积和角质增厚。拆除后48小时内避免浸泡患肢,可用中性沐浴露配合软毛刷轻柔清理。涂抹含尿素或维生素E的润肤乳改善干燥,瘙痒严重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禁止抓挠或使用磨砂膏刺激皮肤。
4、饮食调整
康复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食用鸡蛋、鱼肉或大豆制品。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西蓝花帮助胶原合成,钙质可通过牛奶、芝麻补充。限制高盐高脂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以免影响钙吸收。
5、定期复查
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随访计划,通常拆除石膏后1-2周需拍X线片评估愈合情况。携带既往影像资料对比,医生可能调整康复方案。若出现持续性疼痛、异常响声或活动障碍,须立即复查排除再骨折或延迟愈合。
康复阶段应避免患肢过早承重或剧烈运动,行走时可借助拐杖分散压力。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肢体减轻肿胀,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液循环不良。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康复训练计划,通常2-3个月可逐步恢复正常功能。期间出现发热、皮肤发紫等异常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