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经影像学评估无颅内出血且梗死灶未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3、无溶栓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史等)的患者。溶栓治疗能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降低致残率。
发病时间窗是核心指标,静脉溶栓需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完成,部分经筛选的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时间延误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每延迟1分钟将损失190万个神经元。临床需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快速完成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MRI评估,排除出血性卒中。影像学要求显示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且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存在明显不匹配。患者需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未使用抗凝药物或INR≤1.7,血压需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且舒张压<110mmHg。年龄一般不超过80岁,但部分研究显示高龄患者经严格筛选仍可获益。神经系统缺损症状需达到NIHSS评分4-25分,且排除轻微卒中或快速缓解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对于存在近期大手术、消化道出血、颅内动脉瘤等禁忌证患者,或影像显示大面积早期梗死征象(如ASPECTS评分<6分)、血糖<2.8mmol/L或>22.2mmol/L等情况,需避免溶栓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需个体化评估,合并恶性肿瘤、痴呆等基础疾病患者需权衡利弊。部分后循环梗死患者虽超时间窗,但若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经多学科讨论后仍可能考虑介入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
接受溶栓后需严密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并发症,24小时内禁止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建议患者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家属需观察意识状态、言语功能及肢体活动情况。后续应配合康复训练,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随访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