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易发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跌倒易发可能与骨质疏松、肌少症、平衡功能减退、视力障碍、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跌倒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需结合多因素综合干预。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老年人因钙吸收能力减弱、维生素D缺乏,易出现多孔性改变,常见于脊柱和髋部。日常需增加奶制品、豆制品摄入,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户外活动时建议使用防滑拐杖,避免湿滑路面行走。
2、肌少症
年龄相关性肌肉流失使下肢力量减弱,30岁后每十年肌肉量减少一定比例。表现为爬楼梯困难、起身缓慢,可通过阻抗训练结合乳清蛋白补充改善。严重者需排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居家环境应安装扶手,坐便器高度建议调整至膝关节水平。
3、平衡障碍
前庭功能退化导致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合并脑供血不足时症状加重。表现为站立摇晃、转身易失衡,可通过太极拳、单腿站立训练增强本体感觉。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需遵医嘱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倍他司汀片。浴室需铺设防滑垫,避免穿宽松拖鞋活动。
4、视力减退
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眼病使视野缺损,深度知觉障碍增加绊倒风险。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会使判断障碍物距离困难,建议每年验光配镜。夜间起夜需保留地灯照明,使用对比色标记台阶边缘。合并青光眼患者应避免突然低头动作,慎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散瞳药物。
5、药物影响
镇静催眠药、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或嗜睡。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12小时内跌倒风险显著增加,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为短效制剂如唑吡坦片。利尿剂使用需监测电解质,低钾血症可诱发肌无力。多重用药者应定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建议老年人每日进行30分钟平衡训练如八段锦,居家移除地毯电线等绊倒隐患,选择鞋底纹路清晰的防滑鞋。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视力检查,服用可能影响平衡的药物后需坐立片刻再活动。出现不明原因跌倒需排查心律失常、帕金森病等潜在疾病,陪同就医时向医生详细说明跌倒时的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