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切口等级
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切口通常属于Ⅱ类切口(清洁-污染切口)。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用于降低颅内压的紧急手术,切口分类主要依据手术部位污染程度和术后感染风险。
去骨瓣减压术需切开头皮并移除部分颅骨,手术过程中可能暴露硬脑膜或脑组织。由于头皮含有毛囊和皮脂腺等潜在污染源,且手术可能涉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内感染灶,因此被归类为Ⅱ类切口。这类切口存在一定污染风险,但术中可通过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控制感染概率。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体温、切口渗出液性状等指标评估感染迹象。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术前已存在明确的颅内脓肿、开放性颅脑损伤伴严重污染或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脊液漏,可能升级为Ⅲ类切口(污染切口)。此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必要时进行切口清创或二次缝合。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碰撞手术区域。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恢复期间出现切口红肿、渗液、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时,须立即联系主刀医生处理。术后1-3个月需复查头颅CT评估颅内情况,并根据颅骨缺损程度考虑后期颅骨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