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有哪些检查需要做的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以及临床检查等。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肿瘤类型、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法包括X线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X线片可观察骨质破坏情况,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超声检查适用于浅表肿瘤评估。
2、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常用方法有穿刺活检、切取活检和切除活检。穿刺活检创伤小但取材有限,切取活检可获取较多组织,切除活检适用于小型肿瘤。活检后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辅以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血常规可评估全身状况,生化检查了解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如鳞状细胞癌抗原对某些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这些检查虽不能确诊肿瘤,但对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4、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口腔、咽部等部位的肿瘤形态,常用设备包括纤维喉镜、鼻咽镜等。检查时可同时进行活检,对深部肿瘤的诊断尤为重要。内窥镜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表面特征,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和浸润深度。
5、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基础诊断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和功能评估。医生通过观察肿瘤大小、形态、颜色等特征,触摸判断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评估患者张口、吞咽等功能状态。临床检查结果可为后续针对性检查提供方向。
发现口腔颌面部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检查前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不适,通常可自行缓解。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戒烟限酒,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出现持续口腔溃疡、肿块、疼痛等症状应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