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怎么查 检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4方法要掌握
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尿道分泌物检查、尿液检查、核酸检测、病原体培养等方法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通常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尿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尿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数量及病原体形态。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大量白细胞,但无法检出淋球菌。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查前应避免排尿1-2小时以提高检出率。
2、尿液检查
取首段尿离心沉淀进行镜检或核酸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提示尿道炎症,尿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具有诊断意义。该方法无创且采样方便,但女性患者需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可能。
3、核酸检测
采用PCR技术检测尿液或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DNA。核酸检测灵敏度超过90%,可同时鉴别多种病原体,是当前首选检测方法。检查前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采样时需确保取得足够上皮细胞。
4、病原体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特殊培养基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衣原体需细胞培养3-7天,支原体培养需2-5天,培养阳性可确诊但耗时较长。该方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高,适用于科研或耐药性检测,临床已逐渐被核酸检测替代。
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后应避免性生活直至治愈,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期间多饮水稀释尿液,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出现持续症状或复发时应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