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禁忌症包括完全性肠梗阻、严重消化道出血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主要有吞咽功能障碍、胃肠道瘘、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高代谢状态等;禁忌症主要有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严重腹泻、肠缺血、顽固性呕吐等。
1、适应症: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神经肌肉疾病等导致吞咽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实施肠内营养。营养制剂需选择均浆型或预消化配方,避免误吸风险。临床常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型肠内营养粉等。
2、适应症:胃肠道瘘
消化道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需避开瘘口远端,选择低渣配方。空肠瘘可采用鼻空肠管喂养,结肠瘘需使用要素型制剂。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和瘘口引流情况。
3、适应症:短肠综合征
广泛肠切除术后患者需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初始阶段选择短肽型配方,后期改用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配方。需配合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促进肠适应。
4、适应症:重症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缓解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可选用低脂要素型制剂。需避免经胃喂养刺激胰液分泌,同时监测血甘油三酯水平。常用药品包括胰酶肠溶胶囊、奥曲肽注射液等。
5、适应症:高代谢状态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量肠内营养支持。可选择免疫增强型配方,添加精氨酸、ω-3脂肪酸等成分。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输注速度和浓度。
6、禁忌症:机械性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会导致肠管扩张加重,可能引发肠穿孔。需先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措施解除梗阻,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
7、禁忌症: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期间实施肠内营养可能干扰内镜治疗,加重出血。需待出血停止48小时后逐步恢复喂养,初期选择低温低渗配方。
8、禁忌症:严重腹泻
每日水样便超过6次时需暂停肠内营养,排查艰难梭菌感染等病因。恢复喂养时应从等渗配方开始,配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9、禁忌症:肠缺血
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肠内营养会加重缺血损伤,需先通过血管介入或手术恢复血供。恢复期喂养需监测肠鸣音和腹部体征变化。
10、禁忌症:顽固性呕吐
频繁呕吐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可能引发误吸性肺炎。需先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止吐药物控制症状,必要时改为肠外营养支持。
实施肠内营养期间需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耐受性,初期每4小时检查胃残余量,逐步调整输注速度和浓度。注意保持喂养管通畅,输注前后用温水冲洗管道。对于长期肠内营养患者,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水平,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家庭肠内营养患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管道护理和并发症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