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了个红色肉疙瘩怎么办
牙龈长红色肉疙瘩可能与牙龈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牙龈瘤或药物性牙龈增生有关,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牙龈红色肉疙瘩通常由细菌感染、局部刺激、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口腔清洁
每日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清洁牙齿,重点清理牙龈边缘。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除牙缝残留食物,减少细菌滋生。饭后用温盐水漱口帮助消炎,浓度以0.9%生理盐水为宜。避免用力刷牙刺激患处,持续2-3天观察肉疙瘩是否缩小。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肉疙瘩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牙龈肿痛明显时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或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性增生需调整原用药方案,如更换苯妥英钠等可能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
3、手术切除
经久不愈的牙龈瘤或较大肉疙瘩需手术切除,采用牙龈成形术修整牙龈形态。根尖周炎导致的瘘管需配合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术后需咬止血棉球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进食温凉流质食物。
4、局部护理
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防止肉疙瘩反复摩擦出血。戒烟限酒减少口腔黏膜刺激,控制血糖有助于牙龈修复。妊娠期牙龈瘤需加强口腔护理,多数在分娩后自行消退,持续增大者需专科处理。
5、病因治疗
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病,白血病相关牙龈增生需血液科协同治疗。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应监测口腔状况,矫正不良修复体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儿童牙龈增生需排查遗传性纤维瘤病可能。
保持每日早晚两次有效刷牙,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清除牙结石。选择小头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使用含茶树精油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辅助控制菌斑。发现牙龈出血、肿胀持续超过1周或肉疙瘩快速增大,应立即到口腔科就诊排查肿瘤性病变。孕期及青少年群体出现牙龈增生时,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