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分类有哪些?

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约1/4的病人在发病时就有肾损害。病人开始时发现尿泡沫增多,眼睑浮肿,尿蛋白阳性或显微镜检查发现有红细胞、管型等。未及时诊断和未合理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几乎在发病4~5年后都会发生肾损害。晚期狼疮肾病出现肾功能下降,血尿素氮增高,肌酐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狼疮肾炎分为6型:

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

Ⅱ型(系膜增殖型):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增厚,临床上有少量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此型预后好。

Ⅲ型(局灶增殖型):肾小球受累不超过50%。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呈节段性增殖和局灶坏死,有少量或中等量尿蛋白,血尿少见,激素治疗反应好,较少发生肾衰。

Ⅳ型(弥漫增殖型):肾小球受累超过50%。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殖,广泛坏死,可有重度蛋白尿、管型尿及高血压,预后差。

V(膜型):可有系膜、基底膜增厚,但无细胞的增殖和坏死。常有大量尿蛋白,浮肿、高血压和胆固醇增高,血白蛋白减少,激素治疗时好时坏,预后变化大,终发展为肾衰。

Ⅵ型(硬化型):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差,预后坏。

上述病理分型,可以互相过渡和转化。如果病变以增殖为主,则经过治疗后有可能逆转病情;以硬化为主,则治疗效果差。因此只有及早治疗,才能防止肾功能衰竭,才能延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存期。

通过以上医生的讲解后,想必大家应该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医生提醒: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让自己更好的恢复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