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怎么缓解 掌握五招预防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腹部保暖、药物对症治疗及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卫生、避免刺激食物、分餐制、手部清洁及增强免疫力。
1、补液防脱水:
急性胃肠炎常伴随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儿童或老年人可选用低渗型补液溶液,少量多次饮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稀饭、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肠道负担,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
3、腹部保暖:
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可缓解肠痉挛疼痛,温度控制在50℃以下避免烫伤。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腹泻严重时暂停按摩。注意腹部避免受凉,睡眠时加盖薄毯。
4、药物对症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剧烈呕吐可使用止吐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细菌性胃肠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抗菌药物。
5、就医评估:
持续高热超过38.5℃、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提示病情危重。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出现持续呕吐需急诊处理。电子肠镜检查可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
预防急性胃肠炎需注意食材充分加热,海鲜类烹饪至全熟,隔夜饭菜彻底煮沸后食用。家庭实行公筷分餐,处理生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携带免洗消毒液。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新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