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下半部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后背下半部疼痛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泌尿系统结石、骨质疏松等原因有关。疼痛的性质和伴随症状可帮助初步判断病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腰肌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负重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疼痛表现为酸胀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改善症状,避免久坐久站,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
2、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变或外伤可能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疼痛常放射至臀部或下肢,可能伴麻木无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托考昔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等治疗。
3、强直性脊柱炎
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晨僵和夜间痛,活动后减轻。可能伴发虹膜炎等关节外表现。需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确诊,治疗可选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药物。
4、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可能引起腰部绞痛,常向会阴部放射,伴血尿、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服用排石颗粒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5、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持续性疼痛。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需进行骨密度检查,治疗包括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同时加强防跌倒措施。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提重物,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排查严重病因。饮食中可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戒烟限酒以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