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小便失禁的3个原因须知
老年人小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及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韧带逐渐松弛,尤其是多次分娩的女性或长期腹压增高的男性。盆底肌支撑力下降会导致尿道控尿能力减弱,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使用尿道悬吊带手术。
2、神经系统病变:
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膀胱神经调控,导致膀胱过度活动或感觉减退。患者可能出现尿急、尿频或排尿无意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调节膀胱功能。
3、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会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感染。尿常规检查可确诊,需使用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量。
建议控制晚间液体摄入,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选择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穿着吸水裤并定时如厕。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改善盆底肌协调性,症状持续需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长期失禁可能引发皮肤糜烂或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