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常见检查方法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常见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病原学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毒素污染食物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脱水时血红蛋白浓度可能因血液浓缩而假性升高。该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及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2、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寄生虫卵,隐血试验能检测消化道微量出血。细菌性食物中毒粪便中常见脓细胞和吞噬细胞,霍乱弧菌感染可见米泔水样便。粪便培养是确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金标准,需采集新鲜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分离培养。
3、病原学检查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直接检测粪便或呕吐物中的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核酸。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快速检测肉毒杆菌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对于可疑化学性中毒,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物残留农药或重金属含量。
4、生化检查
电解质分析可发现钠、钾、氯离子紊乱,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肝功能异常提示毒蕈或化学物质造成的肝损伤,肌酸激酶升高可能预示横纹肌溶解。动脉血气分析能判断酸碱失衡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多见于腹泻导致的碳酸氢盐丢失。
5、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钡餐造影有助于诊断某些特殊病原体导致的肠壁改变。腹部超声能评估胆囊、胰腺等器官状态,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检测腹腔脓肿、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主要针对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等危重情况。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保留剩余食物样本供检测。轻症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血便等严重症状需紧急就医,老年人和婴幼儿更需密切观察脱水表现。日常需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避免食用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彻底加热冷藏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