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了艾滋病了怎么办才好
确诊艾滋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控制病情。艾滋病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核心措施,需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常用方案包含拉米夫定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多替拉韦钠片等三种药物组合,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治疗期间须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2、机会性感染预防
免疫系统受损后易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机会性感染。需根据CD4水平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异烟肼片预防结核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导致器官衰竭。
3、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每日需摄入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避免生食或未灭菌乳制品,合并腹泻时可选择低渣饮食,分次少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散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4、心理干预
确诊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通过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得支持。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病耻感,必要时医生会开具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避免歧视态度,共同参与疾病管理。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需复查病毒载量、CD4计数及肝肾功能,评估治疗效果。出现皮疹、黄疸等药物不良反应或新发症状时须立即就诊。同时应筛查梅毒、乙肝等合并感染,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非活疫苗增强防护。
艾滋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接触宠物后及时洗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体质的同时防止肌肉萎缩。性生活必须全程使用避孕套,避免交叉感染。定期随访可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能获得接近正常寿命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