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管理有哪些
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管理主要包括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效果评估、并发症预防和术后护理五个方面。
1、体位调整:
术中需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坐位,脊柱充分屈曲以暴露椎间隙。体位固定后避免移动,防止穿刺针移位。肥胖或脊柱畸形患者需用软垫辅助支撑,确保穿刺路径通畅。体位不当可能导致穿刺失败或神经损伤。
2、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每5分钟记录一次。重点关注麻醉后交感神经阻滞导致的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时需静脉补液或使用麻黄碱注射液。出现心率失常时需排除局麻药中毒,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注射液。
3、麻醉效果评估:
通过针刺法测试感觉阻滞平面,理想平面应达到手术需求对应节段。测试运动神经功能时可观察下肢活动能力,使用布比卡因注射液时可能出现短暂肌力下降。若出现单侧阻滞或平面不足,需调整导管位置或追加药量。
4、并发症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穿刺后出现脑脊液外漏需平卧并使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补液。备好肾上腺素注射液应对过敏反应,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注射液可延缓吸收。全脊麻早期表现为呼吸困难,需立即气管插管。
5、术后护理:
去枕平卧6小时预防头痛,监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保留导尿管至排尿功能恢复,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出现尿潴留时可短期留置导尿管。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48小时内避免沐浴。早期进行下肢主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可穿戴弹力袜辅助。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燕麦、猪肝等食物促进神经修复。出现头痛持续超过3天或下肢无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