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机理涉及病毒入侵、免疫应答异常和淋巴细胞增殖。EB病毒通过口咽部上皮细胞侵入人体,感染B淋巴细胞后潜伏或复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导致特征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全身症状。
EB病毒通过唾液传播,首先感染口咽部上皮细胞,随后进入B淋巴细胞。病毒在B细胞内表达潜伏蛋白,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同时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受感染的B细胞释放病毒颗粒并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CD8阳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以清除感染细胞,形成异型淋巴细胞。过度免疫反应可导致肝脾肿大、淋巴结增生及炎症因子释放,引发发热、咽炎等症状。部分患者因免疫调控异常出现持续疲劳或自身免疫现象。
EB病毒基因组可整合至宿主细胞DNA,长期潜伏于记忆B细胞中。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激活可能导致症状复发或慢性活动性感染。少数情况下,异常免疫反应可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或心脏,需警惕并发症风险。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保证营养摄入并充分休息,急性期需隔离防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