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注意事项是什么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调整饮食结构、观察术后反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随访等。
1、保持伤口清洁
术后需注意会阴及肛门部位清洁,避免粪便污染创面。排便后建议用温水轻柔冲洗,禁用强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剂。若医生开具抗菌溶液(如聚维酮碘溶液),可遵医嘱稀释后局部擦拭。女性患者需特别注意经期卫生,防止逆行感染。
2、调整饮食结构
术后24小时内建议禁食,之后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低渣半流质。可适量饮用米汤、藕粉等无渣食物,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饮品。3天后可尝试软烂面条、蒸蛋等低纤维食物,西蓝花、芹菜等高纤维蔬菜须延后1周摄入。辛辣、油炸及酒精类食品至少禁食2周。
3、观察术后反应
密切监测体温及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超过50毫升或发热超过38.5℃,需警惕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与术中注气有关,可通过轻柔按摩腹部缓解。术后黑便多为创面渗血所致,但持续3天以上需就医。
4、避免剧烈运动
切除术后1周内禁止提重物、深蹲及高强度运动,以防腹压升高导致创面撕裂。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单次不超过30分钟。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者,需延长静养时间至2周。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骑自行车等会阴部受压活动。
5、定期复查随访
腺瘤性息肉患者需在术后6-12个月复查肠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建议3个月随访。多发息肉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制定个体化监测计划。复查时应携带既往病理报告,便于医生对比评估。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与消化内科及心血管科医生协商用药方案。
术后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促进创面修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软化粪便。保持每日适量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久坐久站。建议记录排便日记,包括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复诊时供医生参考。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需及时检测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