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怀孕期间应做哪些检查
乙肝患者怀孕期间应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五项、肝脏超声及胎儿发育监测等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若出现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干预。检查频率通常为每1-2个月一次,妊娠晚期可适当增加。
2.乙肝病毒DNA定量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能反映病毒复制活跃度,是评估母婴传播风险的关键指标。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数值时,需在孕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传播概率。建议在孕早、中、晚期各检测一次,若结果异常需缩短复查间隔。
3.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可明确感染状态和免疫情况。若e抗原阳性提示高传染性,需加强新生儿免疫阻断措施。该检查通常在孕早期建档时完成,必要时在孕晚期复测。
4.肝脏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能直观观察肝脏形态结构,排查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并发症。孕期子宫增大会影响超声成像质量,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发现异常回声或结节时,需进一步做弹性成像或增强CT明确性质。
5.胎儿发育监测
除常规产检外,需重点监测胎儿生长速度、胎盘功能及羊水情况。通过胎心监护、B超生物物理评分等手段评估胎儿宫内安全。若母亲肝功能严重异常,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乙肝孕妇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完成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并按时完成后续疫苗程序。哺乳期母亲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乳头无破损,可正常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