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青光眼 诊断青光眼的4方法要知
青光眼可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前房角镜检查4种方法诊断。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对防止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诊断青光眼的基础检查,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超过21毫米汞柱可能提示高眼压症或青光眼风险。但需注意约30%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临床常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测量,检查过程无创且快速。
2、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能发现青光眼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是金标准,通过检测30度范围内光敏感度变化评估视功能。早期青光眼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视野缺损,需定期复查对比。检查时患者需保持专注,配合仪器提示完成测试。
3、视神经评估
视神经评估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观察视盘形态,青光眼典型改变包括盘沿变窄、杯盘比增大、视盘出血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早期发现细微损伤。检查前需散瞳以获得更清晰视野,散瞳后4-6小时内会出现视物模糊。
4、前房角镜检查
前房角镜检查用于判断青光眼类型,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医生使用特殊接触镜观察房角结构,评估小梁网开放程度。闭角型青光眼可见虹膜根部前粘连,房角狭窄或关闭。检查需表面麻醉,过程中可能有轻微不适感,但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确诊青光眼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体检。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控制咖啡因摄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需密切监测眼压。若出现眼胀头痛、虹视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害不可逆,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