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慢性盆腔炎怀孕了怎么办
慢性盆腔炎患者怀孕后需要加强孕期监测并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妊娠期间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生活习惯、物理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1、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可采取侧卧位缓解盆腔压力。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西蓝花等,禁止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出现腹痛加重或发热时需立即卧床休息。
2、物理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腔热敷,使用40℃左右热水袋每日热敷下腹1-2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可配合中医艾灸关元穴、子宫穴等部位,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禁止自行进行阴道冲洗或盆浴,以免逆行感染。
3、抗生素治疗
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B类抗生素可在妊娠中期使用,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服用。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观察炎症指标变化。
4、超声监测
每4-6周进行妇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盆腔积液量变化和胎儿发育情况。若发现输卵管增粗或卵巢脓肿等并发症,需多学科会诊评估继续妊娠风险。孕晚期增加胎心监护频率至每周1-2次。
5、分娩准备
建议提前选择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待产。慢性盆腔炎可能增加胎膜早破概率,妊娠37周后需做好紧急分娩预案。自然分娩时需预防产褥感染,剖宫产术中需彻底清理盆腔粘连病灶。
慢性盆腔炎孕妇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定期检测阴道微生态平衡,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菌群。记录每日胎动次数和腹痛情况,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宫缩或体温超过38℃时需急诊就医。产后42天需复查盆腔超声和分泌物培养,彻底根治炎症避免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