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滞留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牙滞留可通过观察等待、拔除乳牙、正畸牵引、手术开窗助萌、间隙保持器等方式治疗。乳牙滞留可能与恒牙胚缺失、乳牙根吸收不全、颌骨发育异常、乳牙牙根粘连、多生牙阻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恒牙萌出延迟、乳牙松动不全、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异常、局部牙龈肿胀等症状。
1、观察等待
对于恒牙胚发育正常且乳牙轻微松动的患儿,可暂时观察3-6个月。期间需定期拍摄牙片监测恒牙位置,指导孩子加强滞留乳牙的咀嚼锻炼,如啃咬苹果块、玉米等硬质食物促进牙根自然吸收。若乳牙在观察期内未自行脱落或恒牙萌出受阻,则需转为其他干预措施。
2、拔除乳牙
适用于恒牙已萌出但乳牙顽固滞留的情况。临床常用碧兰麻局部麻醉后,使用牙挺和拔牙钳完整去除滞留乳牙,术后需咬棉球止血30分钟。拔牙后可能出现邻牙移位,需在1周内复查评估恒牙排列情况,必要时配合间隙保持器防止牙齿错位。
3、正畸牵引
针对恒牙异位阻生导致的乳牙滞留,可采用正畸托槽配合弹性牵引装置,逐步将恒牙牵引至正常位置。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12个月,期间每4周调整一次牵引力度,需配合拍摄曲面断层片监测牙根发育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牙根吸收和牙龈退缩,需严格控制牵引力度。
4、手术开窗助萌
当恒牙因骨组织覆盖无法萌出时,需手术去除覆盖牙冠的骨组织及牙龈黏膜,暴露牙冠后粘结正畸附件。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2周后开始轻力牵引。该方式可能造成邻牙牙根损伤,术前需通过锥形束CT精准定位。
5、间隙保持器
对于早失乳牙且恒牙萌出期超过1年的病例,可定制舌弓式或活动式间隙保持器。需每3个月调整一次装置以适应颌骨发育,避免影响恒牙萌出。佩戴期间禁止啃咬硬物,出现装置变形或黏膜压痛需立即复诊。常见不适包括发音障碍和异物感,通常2周后可适应。
建议家长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通过曲面断层片监测恒牙发育情况。日常应督促孩子养成双侧咀嚼习惯,避免长期单侧咀嚼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对于存在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的儿童,需及时进行肌功能训练。若发现乳牙逾期1年以上未脱落或恒牙萌出方向异常,应尽早就诊儿童口腔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