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晕上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乳晕上有小疙瘩可能与蒙氏腺囊肿、毛囊炎、湿疹、乳腺管堵塞、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哺乳期女性乳晕出现小疙瘩时,可通过局部清洁、调整哺乳姿势、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蒙氏腺囊肿
蒙氏腺是乳晕周围分泌油脂的腺体,哺乳期可能因分泌物淤积形成囊肿。表现为乳晕处无痛性黄白色小疙瘩,直径通常不超过5毫米。无须特殊治疗,哺乳后保持局部干燥即可。若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2、毛囊炎
哺乳期出汗增多或清洁不足可能导致毛囊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顶端可有脓点。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涂抹碘伏消毒,避免挤压。若症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3、湿疹
哺乳期激素变化或衣物摩擦可能诱发湿疹。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丘疹,伴瘙痒脱屑。应避免抓挠,穿着纯棉内衣,局部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哺乳前需清洁药物残留。
4、乳腺管堵塞
乳汁淤积可能导致乳晕处腺管肿胀凸起。疙瘩呈条索状,哺乳时疼痛明显。可通过热敷后让婴儿多吸吮疏通,或使用电动吸奶器排空乳汁。反复堵塞需排除乳腺结构异常。
5、过敏反应
接触新换的沐浴露、乳垫等物品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密集小丘疹伴灼热感,停用可疑物品后多能自行消退。严重者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哺乳期发现乳晕小疙瘩需观察是否伴随红肿热痛、泌乳异常等症状。日常应选择无钢圈哺乳内衣避免压迫,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乳晕。忌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哺乳间隙可涂抹羊脂膏保持皮肤滋润。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除乳腺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