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会耳鸣吗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三个表现须知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出现耳鸣,典型表现包括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和耳内异常声响。该病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需结合症状与耳镜检查确诊。
1、耳闷胀感
患儿常主诉耳部堵塞感或压迫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闷症状。这与中耳腔内负压及积液有关,积液可能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发病初期可能伴随轻微疼痛,但不如急性中耳炎剧烈。家长可观察到儿童频繁揉耳或摇头,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光锥消失,部分病例可见液平面或气泡。
2、听力下降
传导性听力减退是该病核心特征,患儿对轻声反应迟钝,看电视需调高音量。听力损失程度与积液量相关,多为轻度至中度(20-40分贝),表现为低频区听力下降更明显。学龄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成绩波动。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或C型鼓室图,纯音测听可辅助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3、耳内异常声响
耳鸣多表现为低频嗡嗡声或流水声,在安静环境或夜间更明显。儿童可能描述为耳朵里有风声或心跳声。这种声响源于积液流动或中耳压力变化刺激耳蜗。部分患儿会因耳鸣影响睡眠质量。需注意与感音神经性耳鸣鉴别,后者多为高频蝉鸣且常伴眩晕。
4、继发症状
长期未治疗的患儿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因听力障碍影响语音模仿能力。部分病例会继发鼓室硬化或粘连性中耳炎,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急性发作期可能伴随低热,但通常不超过38℃。少数患儿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合并腺样体肥大,出现夜间打鼾或张口呼吸。
5、疾病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排积液,或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改善咽鼓管功能。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过敏因素,必要时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奶姿势。恢复期建议定期复查声导抗,监测听力恢复情况。
家长发现儿童有持续耳部不适或行为异常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二手烟暴露,游泳时使用专业耳塞。对于已确诊患儿,建议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保持鼻腔通畅,可通过吹气球等游戏训练咽鼓管开放功能。饮食方面适当增加维生素A和锌的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