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风险增加、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可能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疼痛在站立、久坐或负重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肋部或腹部,易被误诊为内脏疾病。疼痛发作时可通过热敷、佩戴护腰带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镇痛药物。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小梁变薄、数量减少,椎体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压缩变形。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身高缩短,通常在2-3年内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测量身高时应脱鞋直立,使用同一测量工具定期监测。预防身高变矮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吸收药物。

3、驼背

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早期可能仅出现轻微脊柱弯曲,随着病情进展,胸椎后凸角度增大,严重时形成"驼峰"样畸形。驼背会影响呼吸功能,增加肺部感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弯腰提重物、进行脊柱伸展运动,已形成驼背者可考虑佩戴矫形支具。

4、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显著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髋部骨折危害最大,可能导致长期卧床。预防骨折需改善家居防滑设施,避免跌倒,必要时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增强骨密度。

5、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和骨折会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吃力、无法完成弯腰等动作。长期活动减少会加速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配合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进行适度的阳光照射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监测骨密度,家中做好防跌倒措施,如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出现持续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