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恶性肿瘤的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颅内恶性肿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感染预防、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术后护理主要涉及伤口观察、颅内压监测、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并发症识别等方面。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抓挠。每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常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或头部碰撞,防止伤口裂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皮麻木或脱发,通常随时间缓解。
2、感染预防
术后免疫力下降需严防感染。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出现发热超过38℃、头痛加重或颈部僵硬时,需警惕颅内感染。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留置引流管期间需严格无菌操作。
3、药物管理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脱水剂或激素类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用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时需监测血常规。若出现皮疹、呕吐或肝功能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调整方案。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康复训练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语言障碍患者需进行发音训练和认知刺激。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家属应参与训练并记录恢复进展。
5、定期复查
术后需按计划进行MRI或CT复查,通常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肿瘤残留情况、脑水肿程度及脑室形态。若出现视物模糊、呕吐或意识改变等复发征兆,需立即复查。长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类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跑跳或对抗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术后3-6个月内避免长途旅行或高空作业,外出需有人陪同。建立详细的症状记录本,包括头痛频率、服药反应和功能恢复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