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急性肠炎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败血症、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急性肠炎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因食物过敏、药物刺激导致肠道黏膜急性炎症反应。
1、脱水
频繁腹泻呕吐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婴幼儿及老年人更易发生重度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监测每小时尿量及血压可评估脱水程度。
2、电解质紊乱
钠钾氯等电解质随消化液流失,可能出现低钾血症引起的肌无力、心律失常,或低钠血症导致的嗜睡抽搐。严重电解质失衡需住院进行心电监护和电解质补充治疗。
3、肠穿孔
沙门氏菌等侵袭性病原体可穿透肠壁,出现剧烈腹痛、板状腹、发热等腹膜炎体征。腹部CT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外科手术修补穿孔并腹腔冲洗。
4、败血症
肠道细菌入血引发寒战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全身炎症反应。血培养阳性确诊后需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必要时转入ICU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5、中毒性巨结肠
结肠肌层神经节受损导致肠管扩张,表现为腹胀如鼓、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显示结肠直径超过6厘米时,需禁食胃肠减压并考虑结肠切除术预防肠破裂。
急性肠炎患者应保持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等产气饮品。注意补充含钾的果汁或口服补液盐,便后温水清洗肛周预防皮肤破损。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