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PET-CT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PET-CT检查对人体可能存在电离辐射危害和造影剂过敏风险,但临床获益通常大于风险。主要潜在危害包括辐射暴露、造影剂不良反应、检查过程不适、特殊人群风险、心理负担等。
1、辐射暴露
PET-CT检查会同时产生PET扫描的放射性核素辐射和CT扫描的X线辐射。虽然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短期内重复检查可能增加累积辐射风险。放射性核素氟代脱氧葡萄糖会在体内逐渐代谢,检查后建议多饮水加速排泄。
2、造影剂不良反应
部分PET-CT检查需注射含碘造影剂增强显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度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对海鲜过敏或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抗过敏预处理。
3、检查过程不适
检查需保持固定体位15-30分钟,可能引起部分受检者焦虑或幽闭恐惧。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造影剂注射时可能产生全身发热感。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需提前调整降糖方案。
4、特殊人群风险
孕妇原则上禁止接受PET-CT检查,哺乳期妇女需暂停哺乳24小时。儿童因对辐射更敏感,需严格评估检查必要性。肾功能不全者使用造影剂可能加重肾损伤,需提前进行水化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需注意含碘造影剂的影响。
5、心理负担
部分受检者可能过度担忧辐射危害,实际检查辐射量相当于自然环境中数年的本底辐射。检查结果异常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建议通过专业医生解读报告,避免自行过度解读影像学发现。
接受PET-CT检查前后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和儿童。育龄期女性检查前需确认未怀孕,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检查后出现持续头晕、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理控制检查频率,非必要不重复进行PET-CT检查,临床决策需严格遵循医疗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