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可引起哪些副反应和后遗症

乳腺癌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脏损伤、放射性食管炎、淋巴水肿等副反应和后遗症。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乳腺癌放疗可引起哪些副反应和后遗症

1、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乳腺癌放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照射区域皮肤发红、干燥、瘙痒、脱屑,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症状通常在放疗开始后2-3周出现,持续至放疗结束后1-2周。轻度放射性皮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保湿霜缓解,严重时需暂停放疗并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2、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和低热。症状轻重与照射剂量和肺部受照体积有关。轻度放射性肺炎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可能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导致永久性肺功能下降。

3、放射性心脏损伤

左侧乳腺癌放疗可能损伤心脏,尤其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急性期可表现为心包炎,慢性期可能发展为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不全。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和活动耐力下降。定期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乳腺癌放疗可引起哪些副反应和后遗症

4、放射性食管炎

内乳淋巴结照射可能累及食管,导致吞咽疼痛、烧灼感和吞咽困难。症状通常在放疗2-3周后出现,多数在放疗结束后逐渐缓解。建议进食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重时可使用黏膜保护剂和止痛药。

5、淋巴水肿

腋窝淋巴结放疗联合手术清扫显著增加上肢淋巴水肿风险,表现为患肢肿胀、沉重感和活动受限。淋巴水肿可能在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出现。早期干预包括压力治疗、手法引流和功能锻炼,需终身管理和预防感染。

乳腺癌放疗可引起哪些副反应和后遗症

乳腺癌放疗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患肢过度用力。定期随访监测副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放疗的利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调整。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日晒和机械刺激,穿着宽松舒适衣物。戒烟限酒,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放射性心脏损伤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