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怎么传染 分析乙肝的常见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等途径传染。乙肝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但日常社交接触如共餐、握手等不会传播。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主要传播方式。共用注射器、纹身器械消毒不彻底、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都可能传播病毒。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血液风险较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也属于此类。
2、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可能在分娩时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宫内感染概率较低。实施规范的联合免疫阻断措施后,传播概率可大幅下降。未接种疫苗的新生儿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携带者。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性行为可能通过黏膜破损处传播病毒,多个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风险较高。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4、密切接触传播
家庭成员长期共处可能通过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传播。病毒可通过微小皮肤破损进入体内,儿童更易通过此途径感染。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
5、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包括牙科器械、内窥镜、手术器械等。规范的消毒流程和一次性用品使用可杜绝此类传播。透析患者也属于高风险人群。
预防乙肝传播需多管齐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关键措施。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医疗器械消毒、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同样重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家庭成员建议筛查抗体并补种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过度劳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